我们要什么?

我们要成为生命共同体!

自由的活在天地宇宙间。

自由的思想,自由的言论,自由的聚会,自由的承担。

我们主张社群主义,而不是个人主义或种族主义。

我们不凭借自己的族群优越感而贬低他人他族,也不因感觉他人他族比我们强,而低头为仆为奴。

我们乃是凡事念想活在同一块大地的各人各族,然后齐心为各人各族的感受与需要,共谋和平共处、互惠互利的生存模式。

我们坚拒操弄、愚化人民的僭主与它们的愚民政策!


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

实际需要:http://bancyanide.blogspot.com/


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

微笑关怀,忧郁不再

有个心理医生,常为忧郁病患开这样一个处方:“当您走出这门后,请尽量带着微笑,去关心身边的人”,并说若照这处方行,病人极可能在两个星期里痊愈。

按理,自己患了忧郁症,应当对症下药,治好自己的病才有能力关心他人嘛。为什么这心理医生,竟要求病人还要每天带着微笑去关心他人?

原来这心理医生,是个高手。他要向人们说明,治疗一个人的心理疾病,可以用更积极的方法:用利他的爱,释放自我,解除精神创伤!他相信,当病人不再每天绷紧神经,对人对己都带着敌意以自保,而是放松心情,卸掉挤压在心头的各样包袱,就能逐步解除自己的身心疾苦。所以中国人有句老话,叫做“心头之恨不除,永无宁日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而,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说的就更清楚了,祂说:所以我告诉你们,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,也不要为身体忧虑穿什么。难道生命不比食物重要吗?身体不比衣服重要吗?你们看天空的飞鸟:牠们不撒种,不收割,也不收进仓里,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牠们;难道你们不比牠们更宝贵吗?你们中间谁能用忧虑使自己的寿命延长一刻呢?何必为衣服忧虑呢?试想田野的百合花怎样生长,它们不劳苦,也不纺织。但我告诉你们,就是所罗门最威荣的时候所穿的,也比不上这花的一朵。田野的草,今天还在,明天就投进炉里,神尚且这样妆扮它们;小信的人哪,何况你们呢?(马太福音6:25-30)

所以我们实在不需要过份憂慮,每天吃甚麼?喝甚麼?穿甚麼?因为当我们正在忧虑的时候,表示我们还活着,还有吃的,喝的,穿的,而明天还没有到来。但我们的确要积极的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,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和力量,间接的加强我们心里的力量和待人处事的技巧,去赚取明天的生活。

因此,当我们天天学习放下自己,想想别人,并且全身心带着爱,带着微笑,去对每一个人,去做每一件事。那么当我们身边的人发现自己突然被爱,他们会有什么反应?我相信,绝大部分的人,都会以微笑还以微笑,以真爱回应真爱。那么,当身边越来越多人向你发出爱的信息,爱的微笑,你还会觉得“全世界都弃绝我,所以我的路依旧崎岖,依旧灰蒙蒙”吗?

不会了,反之,你还会经历到大家因彼此相爱而产生的共鸣呢!

这就是摆脱过份忧虑的好处方:“微笑关怀,忧郁不再。”


讨论问题:

1.在这里有谁常常感到忧郁,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吗?

2.你如何处理自己的忧郁情绪?或找谁帮助你?

3.你以前用的方法有效吗?

4.请尝试建议一些你可以对人表达关心的小问候或小动作:例:“你最近睡得好吗?”“最近有什么开心事要跟我分享吗?”

5.请每个组员找一段“开心”经文,然后大声朗读出来。例:创1:1,3-4,11-12,14-18,20-22,24-25,26-30等。

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

把话听到心坎里

好几年前,有部精彩的电影,叫《奇迹工作者》(The Miracle Worker)。它是海伦‧凯勒(Helen Keller)的传记。海伦凯勒自幼失去视觉和听觉,来到青春期更折磨,因为她虽然有一个聪明的脑袋,却无法借着正常沟通,让人明白自己的思想和感受,就像独自被困在黑暗的地牢一样。结果,她活得像野兽:她把食物塞进口里,如果不喜欢,就吐出来。倘若有人制止,她就挥手踢腿发脾气甚至乱咬一通。

戏里有一幕让人震撼:当祖母给海伦的小妹妹喂食,海伦走进房间,抱着她的小布娃娃,野蛮的拉扯祖母裙子上的纽扣。祖母害怕海伦的动作伤害到妹妹,就大声呼叫。海伦的父母兄长随即跑来。她父亲悲伤祈祷:“主啊!我们要忍受到几时呢?”她哥哥冷冷的说:“她是动物,应该和其他动物住在一起。”只有妈妈最明白。她说:“不,不,海伦想告诉我们,她要让自己的布娃娃有眼睛。”于是妈妈把两个纽扣拿来缝在布娃娃的脸上,再把它交给海伦。啊!海伦伸手摸到布娃娃后,整个人改变了,她把布娃娃贴近自己,并且把它放在怀里摇,好像一个小妈妈。

这情景告诉我们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正确的聆听和理解;如果我们身边最亲的人,能够成为我们最好的聆听者,我们也将成为他人的聆听者。

庆幸的是,海伦的妈妈与她丈夫、儿子不同,他们透过海伦的身体语言,看见的是一个“又在发脾气的人”,但海伦的妈妈看见和听见的却是,“海伦对自己的布娃娃“孩子”有着衷心、母性的感受;她希望自己的布娃娃能够有她自己所没有的眼睛。”当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时,她的确很失望,但当她领会了妈妈的理解,她就心满意足的安静下来了。

戏里,只有海伦的妈妈敏感的“听见”了女儿的心声,但那就够了,她站在海伦的观点走进了海伦的世界,海伦也因此走进妈妈的世界。

所有真挚的爱,都始于这种留心而又敏锐的聆听,这便是圣经说的,要快快的听,慢慢的说。有时候可能还要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,尝试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,去看那个人所看的,感受他的感受。

因为那敏锐而仁慈的聆听,正是可以医治苦痛的触摸。在海伦发怒时,她真正需要的,是被聆听。她要别人能明白她,并且体会她的感受。那是唯一能给她平安的东西,那也是唯一能给我们平安的东西。


讨论问题:

1. 请问你喜欢聆听还是诉说?
2. 试分享你最用心聆听的一次经验?
3. 你听到了什么?比如语音、语调、重复字句等,也可以分享你注意到的表情与肢体语言。
4. 试分享如何在聆听中放下自己?
5. 请每个组员选读一些关于聆听的经文。

注:此文摘自《聆听》一书,非原创。

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

民主化条件(一)——看透精英

在资源(相对)匮乏的年代,讨论民主前应该先弄清楚:谁不喜欢每个人民当家作主?

以及,为什么这些不喜欢民主的人,“必须”这样思考?

答案:认为每个人都当家作主后,自己就不再具有自然优势享受既得利益的人!因为都说资源匮乏了,本来7亿人管63亿人,已经越来越僧多粥少了,现在还有另一个部分人(比如10亿人口),竟然质疑这7亿人的统治(剥削)合法性,那么这些统治63亿人的,岂不是不得不把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私欲的资源再分配给多10亿人?

结果,他们自然不愿意让民主更大幅度的实现了!

那么这些已经据有既得利益的是谁?

精英!

有资源(爸爸可能是土皇帝或财阀),有资讯(比别人更多机会获得知识教育的),有人脉的却怕别人更他分享资源、资讯、人脉的人。

所以,你要谈民主,先要谈如何面对精英--如果自己是精英,当然需要先悔改。

而,事实是,面对精英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实现的,如果你看都没有看过他们的脑袋结构和最可能存有的内心欲望。

所以要让所在家国比较民主化,必须多问精英怎么想?并且思考他们怎么样制造欲望又被困锁于欲望。

有史以来迷信人定胜天的结果...

春夏秋冬的思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