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想通了信仰与知识的关系。
如果说信仰就是敢于开放自己的六识,敢于去面对另一个真实世界,敢于跟那一个世界的那一位最有理由爱人的上帝发生关系--因为祂曾经来过,也曾经在此人世救死扶伤,为人洗脚,为人舍命以诠释大的服侍小的的真理,从而解构人与人,群体与群体之间等级宇宙观并互相统治的欲望和权力关系--那么祈祷就是真实的跟祂交流,真实的对祂说话,然后聆听祂的回应,再作出反应。
当我们开始这么做,比如就这么祈祷:
“上帝,我听那些自称跟禰有关系的人说,禰存在,并且存在了好多好多的年日,而且还会继续存在下去,又听说禰关心人间世事,一如禰在创造前的心意,那么现在我就要来认识禰,和禰交流了。”
如果这样祈祷以后(有人可能认为这是跟空气说话),祂回应你了,让你感觉到完全不能用心理作用来描述的感觉,只要你真实承认“有这样的感觉”,你就是开始拥有了对那个上帝世界的最初步经验与认识了。
接下来,如果祂还在你的祈祷的过程,跟你说一些话,比如让你的脑海闪现从来没有闪现过的念头,那么你就知道祂已经在回答你。
这时候,就是最关键的时刻,我不会鼓励你照单全收,祂叫你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,我反而要提醒你,看看这个开始跟你交流的祂,是不是那一个曾经在历史时空中自我介绍(启示)的那一个终极爱者。
如果,你一开始祷告时,心中意向的对象是耶稣基督,但向你回应的却是一个尝试操纵你的意志与思想的存有,那么你当然不是遇到耶稣基督了--这情况在其他宗教经验中,可以称为考验,魔考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你选择让祂满足自己的欲望,而不是批判自己的欲望,你就引狼入室了,而且你所得到的宗教经验(宗教知识)已经出现误差。
但如果,回应你的那一位,让你在接触祂的过程,感受到平安、喜乐和爱以及被尊重的感觉,那么你应该就是遇到祂了。
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宗教经验(宗教知识),但你不能就止步于此,也不能只检验一次,其他时候就任凭“祂”控制你。因为人的头脑,正如某个哲学家说的,是幻想的作坊,你没有真实的宗教经验(宗教知识),却幻想有,而且继续幻想自己所要的那一类型,你当然会长久堕入自己的欲望陷阱和灵界的误导。
但如果你经常祈祷时,面对的都是一个直指你的内心世界,并且帮助你胜过不当欲望,而且还让你一直经历身心灵成长的,那你就可以放下去面对祂了。
我们其实应该知道,灵界的魔王和灵界的上帝,行事为神的作风必定迥然不同--一个是喜欢操纵人的,会让人越来越自以为是,自以为义;另一个却会选择在爱中尊重你,然后帮助我们看见人人平等,神人互契的真理——总之,当我们学会舍己,又学会同时去爱又同时对自己对他人有公义要求时,我们就会知道,自己究竟遇见谁。
注:这是上了宗教哲学后一些心得,一些反省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