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要什么?

我们要成为生命共同体!

自由的活在天地宇宙间。

自由的思想,自由的言论,自由的聚会,自由的承担。

我们主张社群主义,而不是个人主义或种族主义。

我们不凭借自己的族群优越感而贬低他人他族,也不因感觉他人他族比我们强,而低头为仆为奴。

我们乃是凡事念想活在同一块大地的各人各族,然后齐心为各人各族的感受与需要,共谋和平共处、互惠互利的生存模式。

我们坚拒操弄、愚化人民的僭主与它们的愚民政策!


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

实际需要:http://bancyanide.blogspot.com/


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

改教纪念月讲章大纲

星期日要讲一堂道,经文来自三代经课,都是关于葡萄园的比喻,但按这个宗教改革月的要求,必须与改教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拉上一点关系。

所以,要怎么讲呢?

Isaiah 5:1-7以上的经文虽说是比喻,其实是以诗体写就。

诗,尤其是古代的诗,如果非关两个人的爱情,又不属于纯宗教诗,那就无法与政治脱离关系。

先说先秦的吧,荆轲的《易水歌》可能仅剩一句流传下来,即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但它歌颂的可是一个刺秦的壮士。刺秦,反对强权的吞并与统治,那可政治得很。

屈原,《国殇》、《离骚》、《白驹》,有那一首歌没有恨楚国不成钢的心绪?

那么汉代那个让梨的孔融呢,他的杂诗中也有“ 吕望老匹夫, 苟为因世故。管仲小囚臣, 独能建功祚。”

魏晋即使不谈曹操父子,转而读读嵇康也有“息徒兰圃,秣马华山”暗藏反战信息的《赠秀才从军》。

接下来,南北朝、隋朝、唐朝、宋朝等诗人,许多表面上是不碰政治了,但实际上,还是在写期待自己能建功立业,朝廷能够长治久安的。即使苏东坡的“明月几时有”,也蕴涵做官的命运把两父子分开的感怀。

那么西方怎样?

西方的诗是否也很政治?

目前确切可知的是,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就是诗歌,源于荷马时代的荷马史诗。这史诗集包括《伊利亚特》与《奥德修记》两部长诗,前者叙述亚该亚人联军远征特洛伊的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,后者写战争生还者奥德赛斯返家路上的传奇经历。

看来亦逃不了政治--战争正是强行、强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压在他国他民的身上、心上,所以是夹含暴力的政治;古代即使是反侵略战,只要战争胜利,就会变成侵略战。

说到这里,也是时候回到正题了。

到底古代的希伯来葡萄园之歌是怎么样的一首诗?

我尝试把诗歌分4段。

第一段:
先知的歌(1-2)

第二段:
先知吁请听众回应(3)

第三段:
葡萄园主人的悲愤(4-6)

第四段:
先知说明葡萄园主人悲愤的理由(7)

短短7节诗,但里面的信息是丰富的,也很政治。

起先,诗人以赛亚针对当时名存实亡的耶和华选民作诗。

有话不好好说,却选择隐晦的作诗,已经说明了诗人处境中的政治氛围、政治压力。

接下来,诗人吁请听众回应信息,并且用他们的口说出原本是他自己要对他们说的答案,那就更政治了;但这不是诗人要耍弄听众,而是诗人无法对牛弹琴。

再接下来,诗人得到正面的答案后,就在耶和华的启示中说出了祂的审判。

由于审判看来太过严厉,所以引起以色列人的抗议,诗人就直接说出了耶和华最受不了以色列人的理由:以色列人连对人公平和公义这基本条件都达不到,所以耶和华为什么不能伸手审判他们?


距今491年,即历史上有名的1517年,有个德国天主教徒发现了他所处的上帝的葡萄园出问题了,他先是提醒他的上司注意,后来则提醒他上司的上司们注意,因为他发现这葡萄园腐败得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。

但纷纷攘攘了一段时日,这天主教徒发现竟然还是没有人要认真修理看守这葡萄园,于是他战战兢兢的站出来向他的民族呐喊了。

这人就是路德宗的先祖马丁路德,他当时所在的葡萄园就是在历史中曾经陷入严重腐败的天主教会--也就是他的教会。

当时的天主教会怎么腐败呢?怎么从好葡萄园变坏葡萄园呢?

也是因为对人没有公平与公义!

具体来说,当时的天主教搞封建统治,搞极端的政教合一,搞圣职买卖,搞愚民政策,搞火烧异端。

因为封建统治,结果一直都活在最下层的农民饱受欺凌。

因为极端政教合一,结果天主教一直用教权压制当时各民族城邦的发展空间。

因着圣职买卖,结果教会领袖大部分都是没有知识,没有智慧,没有才干的非信徒。

因着愚民政策,结果多数欧洲人无法以自己的语文阅读和思考圣经的信息。

因着火烧异端,结果当代欧洲基督教徒学会用最愚昧、暴力、血腥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宗教--这也造成了列邦列国弥漫不宽容的气氛。


马丁路德当时站起来,原本以为上帝的葡萄园只在德国,所以他只要为德国尽一点心力就够了。

但是,改教成功后,他才发现上帝的葡萄园是整个欧洲,而且还包括高层、中层、下层人民。

没办法,若我们相信上帝,又说愿意照顾祂的葡萄园,就不能选择性专捡容易的来做。

所以马丁路德1517年改教,1525年写“和平训诫”,1528年反对土耳其侵略战,1530年“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”,并发表“坚持儿童上学的讲道”。

当然,马丁路德还在许多关系个人、家庭、社会、国家、世界的事情上说过话,写过书,但若要在一堂45分钟的讲道里包揽全部却无疑是不智的,所以我只能暂时讲到这里。


总之,今天的整篇信息都围绕一个中心,照顾上帝亲自栽种的葡萄园,并让公平和公义这高尚的,为他者的价值落实在祂的葡萄园--而上帝的葡萄园就是凡有教会所在的地区。

至不济,教会也应该常常为那些在不公不义的权力结构下,法令约束下的人代祷。

为什么?

理由很简单,因为在全地推行公平、公义是教会,是各别基督徒责无旁贷的道德义务、信仰责任!

没有评论:

有史以来迷信人定胜天的结果...

春夏秋冬的思绪